浅析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点和方法

来源: 小9直播体育免费直播 | 时间:2023-12-27

  随着我国“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首先应从审计机构独立性开始,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础要求,是审计职业的灵魂。没有独立性,审计机构就无法以局外人的身份开展业务、就无法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没有独立性,审计的经营事物的规模就可能被限制,审计质量就没办法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的一个最主要标志,就是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独立性,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有利于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实践证明,内部审计工作只有坚持机构设置独立、开展业务独立、行使职权独立,才能切实树立起应有的审计权威和信誉,以此来实现对企业内部经济行为和经营活动的有效监督和评价。

  审计人员的客观性(以前也叫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一定要保持的一种独立的精神情况。只有保持了这种客观性,审计人员做出的业务判断才是客观的、公正的、真实的。如果审计人员不能够做到客观性,内部审计质量将会大打折扣。

  对审计人员客观性构成危害的因素是指损害审计人员客观性的压力和其他因素。危害来自各种各样的行为、关系和其他因素。根据特定的行为、关系或其他因素来认清危害的类型,有助于对客观性进行决策的人了解这些危害的性质及其对其审计人员客观性的潜在损害,从而控制内部审计质量。以下列出了可给审计人员客观性造成危害的例证。虽然这些例证并非相互独立和完整,但它说明了这种对客观性造成危害的来源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1.审计人员自身利益的危害。这种危害来自审计人员自身的利益需要。自身利益包括审计人员在感情上、经济上或其他的个人利益。

  2.自我复核危害。在一个内部审计项目实施中或结束时,内部审计机构或小组要进行自我复核或评价,当审计人员复核或评价其自身的工作或本单位内同事的工作时就会产生内部审计人员自我复核危害。因为一个人要不带任何偏见的评价自己的工作或自己所在单位同事的工作,要比评价其他人或其他单位的工作更加困难。

  3.激励机制和监督危害。这种危害大多数来源于于审计机构内部的激励机制和监督不到位,进而影响或助长了内部审计人员对本来能胜任的工作不尽力去完成而造成的对审计质量的损害。这种客观性审计人员自己能控制,也是一种比较隐蔽的客观性损害。

  1.针对自身利益危害应采取的控制是:通过建立审计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来了解审计人员共同生活的亲属或社会关系的状况,该登记表应一至两年更新一次,这样便于及时掌握变动情况,从而有利于审计主管制定计划时采取回避措施或审计人员主动申请回避。

  2.针对自我复核危害的控制措施:一是建立专门的复核小组或指定专人(如审计副主管)复核。有条件的企业也可实行内部审计机构以外的专业技术人员复核。二是审计人员在任何一个时间里都尽量不从事机构的运营职责。三是审计机构应尽量不聘用或借调本企业其他部门的人员,若此情况出现应避免他们评价自己以前从事过的工作领域。

  3.针对激励机制和监督危害的控制措施:此项控制与企业的政策和习惯有紧密的关系,企业设计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措施越完善越可执行,越能促使雇员完成企业的目标。在我国,尤其是国企、激励机制和监督措施还很不到位,这决定了审计机构的现状。因为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的一个内部组成部分,要改善这种现状就要先改变企业的激励机制和监督环境,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和内部审计机构的特殊性制定出具体的方法和措施,以促进内部审计质量提升。

  一个企业设置了独立的审计机构、配备了客观的审计人员,那么怎么样才可以取得高质量的审计成果,对于审计项目实施过程控制来讲,应把好以下几道关:

  (一)把好年度审计计划关。年度审计计划项目应根据组织目标以风险评估为基础进行优先排序。企业的审计项目往往是一个子公司、一个分公司、一个部门、一个项目、一类专项资金等,点多面广,情况复杂,但审计机构的资源有限,不可能全面审计,也不可能一起进行审计,这就出现了审计计划项目优先排序问题。根据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组织增加价值这一宗旨,计划的安排也应围绕这一宗旨进行,即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分析损失的大小和重要性或能给组织增加收益机会大小的因素,综合评估后进行排序。

  (二)把好项目审计方案关。在具体实施审计项目前,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一些情况,制定项目审计计划,然后项目负责人或审计组长根据项目审计计划和对被审计单位做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审计方案。审计方案是指导审计实施的重要措施,制定审计方案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不搞审前初步调查、不制定审计方案就仓促上阵,审计就会打败仗。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对于一些重点审计项目,更要花足够长的时间搞审前初步调查,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总体情况、业务流程,掌握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或影响部门和机构目标的风险因素,制定具体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只有这样才可以有的放矢,针对性强,才能抓住重点,突出效果,提高效率。

  (三)把好项目审计实施关。这里的审计实施是指审计人员按照审计方案收集充分、可靠、相关和有用的审计证据的过程。如果审计方案做得比较充分有力,在此阶段就会更有效果和效率。在此阶段凡是与审计目标和范围有关的资料都应收集,收集资料时应多采用分析性审计程序及其他审计技术。收集的信息应能保证为审计结论和建议提供健全的依据。审计小组应当在分析和评价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得出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

  (四)把好审计报告关。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核心表现,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审计成果的价值和利用。有些审计项目开展的轰轰烈烈,而最终却效果平平,除了方案不当和实施工作不深入外,一个重要的缘由是对取得的审计资料分析和利用不够,审计报告体现不出应有的价值,就像“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因此,审计报告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项目的成败优劣。提高审计报告水平,除了要抓好基本的格式和内容要求外,还应重点抓好以下环节:抓好审计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升审计报告的质量和水平;抓好审计报告的利用,扩大审计成果的影响;抓好审计报告的实现,发挥后续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一个持续促进审计工作提升的过程,其重点是审计主管和审计人员的质量意识。审计机构有必要建立一套严密的审计品质衡量准则,并在机构内部成立专门的审计质量检查组,专门负责审计质量的鉴证及审计人员是否严格执行了审计品质衡量准则,以对审计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督和控制。(蒋世同、朱天波)

版权所有:小9直播平台免费体育直播的-软件亮点 粤ICP备2021097226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