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电器:“非典型”性国企治理
来源: 小9直播体育免费直播 | 时间:2023-12-22
破除“一股独大”、股权和薪酬双重激励、靠业绩说话的职业经理人,三要素助力格力电器屡次破局国企治理难题
2月18日,格力电器接控制股权的人格力集团通知,公司实际控制人珠海市国资委拟将格力集团持有的格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等资产注入珠海国资委新设立的公司,之后珠海国资委拟将不超过格力集团49%股权通过公开挂牌转让的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此举长远来看有利于格力电器进一步搞活体制机制。
身处完全竞争性行业的格力电器通过体制机制突进,成为“非典型”国企。特征有三:一是破除传统国企的一股独大,基本形成了相对多元的股权结构,促进了公司治理完善;二是实施股权激励,使高管团队与股东长期利益一致,激发了企业的创造力,化解了传统国企高管动力不足的问题;三是高管团队尤其是董事长、总裁具有超越一般国企高管的企业家才能。
随着公司治理市场化的深入,国企高管将逐渐告别传统的“到龄退休”模式,进入以能力论进退的“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时代,这是“更好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必然。格力掌舵人董明珠的理念与此相符:“很多人都说国有企业搞不好,非公有制企业才能做好,我不这么认为。企业要做好,从根本上讲就是要保证健全的制度,特别是用人制度的健全。
2月18日,格力电器接控制股权的人格力集团通知,公司实际控制人珠海市国资委拟将格力集团持有的格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等资产注入珠海国资委新设立的公司,之后珠海国资委拟将不超过格力集团 49%股权通过公开挂牌转让的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此举长远来看有利于格力电器进一步搞活体制机制。
身处完全竞争性行业的格力电器通过体制机制突进,成为“非典型”国企。特征有三:一是破除传统国企的一股独大,基本形成了相对多元的股权结构,促进了公司治理完善;二是实施股权激励,使高管团队与股东长期利益一致,激发企业的创造力,化解传统国企高管动力不足的问题;三是高管团队尤其是董事长、总裁具有超越一般国企高管的企业家才能。
传统国企为何难以搞好?重要原因是受限于一股独大,公司治理难以市场化。格力电器在股权改造方面力度颇大。
2005年2月,格力集团直接持股格力电器50.28%,明显的一股独大。2006年3月持股41.36%,降至50%以下。2007年3月持股39.74%,低于40%。2007年5月持股29.74%:低于30%这个相对控股的比例。2009年12月持股20%,事实上可谓不控股了。2010年4月持股19.45%,首次低于20%。2012年2月至今持股18.22%。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格力电器的股改方案提到股改后引进战略投资者,时任总裁董明珠的看法是:“格力电器过去的股权结构中存在一股独大的问题,这也是格力集团和格力电器过去矛盾的焦点所在……随着引进战略投资者工作的展开,一股独大将成为历史。”
此外,格力集团控股的格力地产股份公司的子公司珠海格力房产有限公司一直持有格力电器股权,2005年时持股8.381%,当前持股1.15%,稀释减持的力度同样很大。
目前,格力集团是格力电器第一大股东,持股18.22%,格力房产有限公司作为第九大股东持股1.15%:格力集团合计控制19.35%的股权。第二大股东非公有制企业河北京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该公司的股东为格力电器的10家区域性销售公司)持股8.46%。第三、四、五、六大股东持股分别为2.53%、2.21%、2.16%、2.12%。这样来看,格力电器已形成了相对分散的股权结构。虽然格力电器的年报依然将格力集团作为控制股权的人,但从股权结构来看,格力电器已摆脱传统国企的股权特征。
源于分散的股权结构,格力电器发生了国企公司治理的重大“非典型”事件:2012年5月,格力电器董事会换届的股东大会上,等额选举的情况下,由国资委空降提名的董事候选人周少强“意外”落选。据悉,这背后是中小股东不希望看到不熟悉格力电器内部运作的高管“空降”。现场,有机构投资的人指出:空降周少强担任董事,反映了格力集团一股独大的状况并没有改善。还有投资者指出,格力集团持股不足20%,因此格力电器不能再被视为传统的国企,希望大股东考虑中小股东的利益。
表面上看,这次否决董事人选是中小股东打了大股东一记耳光。更深的意义是,这体现了公司治理市场化的胜利,倒逼国企的大股东公司治理理念、行为更加市场化,全部符合“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正如2013年10月董明珠面对媒体时所言:“无论是国有资本还是民资,都是格力的股东。格力对所有的股东负责,而不是对一个股东负责,珠海市政府不会因为是格力的大股东而有特殊条件。格力不会倾向于对大股东设置一些隐形的利益,却伤害小股东利益,格力一定会一视同仁。”
长期以来,国企高管整体上缺乏中长期激励,“逼迫”高管们的行为短期化,乃至激发道德风险:严重损害国企公司治理的效率。
而格力电器时任董事长朱江洪、总裁董明珠却是股权激励的获益者,也更有动力着眼公司长远发展,优化股权结构、公司治理。通过股权激励,董明珠成为了“亿万富婆”。
2005年12月,格力电器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附带提出了股权激励方案。从格力集团所持股份中划出2639万股,作为格力电器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的股票来源。在2005、2006、2007年中的任一年度,若格力电器净利润达到承诺的数值,按当年年底每股净资产值作为出售价格向管理层出售股票。
由于业绩均达标,格力电器的股权激励落地,大多数来源于股权激励,目前董明珠持有格力电器21148846股,按2月24日的收盘价计,市值6亿元,相较出资增值惊人。朱江洪同样因股权激励而身家数亿,还造就了一批千万、百万富翁:公司副总裁庄培等身家数千万。
除了股权激励外还有薪酬激励:格力电器高管薪酬突破了传统国企的限制,相当市场化。以董明珠为例,其2012年度年薪475万元,这在传统国企是很难来想象的:要知道,规模、净利润远超格力电器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董事长的年薪不过百万元左右。该年度美的电器(现美的集团)总裁方洪波的年薪480万元。
格力电器的迅速增加,董明珠功不可没。董明珠1990年加入格力电器,2001年任总裁,2012年5月成为董事长兼总裁(出于分权制衡的考虑,国企的董事长和总裁往往是被要求分任的),其何以能大权在握?董明珠靠能力说话。近年来格力电器发展迅猛,位居国内行业龙头,2011年、2012年、201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34%、31.38%、35.61%,长期被誉为“抢钱的银行”。
值得一提的是,董明珠是民建中央常委,职业经理人色彩明显。职业经理人的根本使命就是干好企业。在朱江洪退休、周少强落选董事后,董明珠表示她不认为离开了朱江洪的缓冲,自己会与国有大股东发生冲突,“我的风格还是照旧,国资委考虑的不是我态度好不好、是不是经常来请他们吃饭,而是看我经营得好不好。”这是典型的以业绩论成败的思路、完全市场化的思路。
这种企业家才能,既让董明珠得以实现国企少见的董事长、总裁一肩挑,也会使其有机会继续带领公司做强。格力电器的目标是,实现5年再造一个“格力”:如今已完成了第一年即2013年的计划。在传统国企,生于1954年的董明珠今年“应该退休”了。而格力电器很可能会突破这一限制。
随着公司治理市场化的深入,国企高管将逐渐告别传统的“到龄退休”模式,进入以能力论进退的“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时代,这是“更好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必然。董明珠的理念与此相符:“很多人都说国有企业搞不好,非公有制企业才能做好,我不这么认为。企业要做好,从根本上讲就是要保证健全的制度,特别是用人制度的健全。制度不健全,不管是国营还是民营都做不好。”用人制度,关键的就体现在董事长、总裁身上。
在深化国企改革的背景下,今年2月份爆出格力集团将引入战略投资者,这将进一步有利于优化治理。在治理更市场化的条件下,会更加有助于上市公司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市场化,有如再次实施股权激励。格力电器公司治理的优化在循环过程中实现升级。
董明珠对于格力增收200亿有把握 已于去年退出...2014/05/21
[快讯]董明珠年薪499万 花费21万增持格力电器2014/05/20
主办方欢迎投资者的广泛意见,但为了一同营造和谐的交流气氛,需提醒投资者的是,投资者提出的问题内容不得含有中伤他人的、辱骂性的、攻击性的、缺乏事实依据的和违反当前法律的语言信息,相关重复问题不再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