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濉溪县濉溪镇创新实施“三三制”工作法推动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成效显著
来源: 小9直播体育免费直播 | 时间:2023-12-17
原标题:安徽省濉溪县濉溪镇创新实施“三三制”工作法推动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成效显著
近年来,濉溪镇党组织带领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协同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创新实施“三三制”工作法,努力实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有新落点的一些经验做法。
濉溪镇古称“徐口子”,地处濉溪县城,毗邻淮北市区,位居长三角城市群、淮海经济区,总面积73.8平方公里,辖5个农业村,23个社区,1个工业集中区,人口13.6万,2022年完成财政收入6.78亿元。
近年来濉溪镇坚持抓基础、强保障,促进高水平发展的工作思路,探索模式,从始至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征求、梳理并积极落实各方意见建议,以扎实做好基层党建、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等工作为契机,注重打造基层党建品牌,以绿色发展理念创新推进乡村治理工作,打造出“6+1”特色产业富民”品牌和“能人托管”、“广场恳谈”“村民夜话”等因地制宜的乡村治理新举措,走出了一条乡村有效治理的新路子。
濉溪镇紧密结合自己实际,推动农业农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努力实现产业强、生态美、农民富有机统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2022年全省综合经济实力排名位居17的同时,连续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安徽省电商进农村全覆盖示范镇、全省文明镇等荣誉,辖区蒙村还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
近年来,濉溪镇党组织坚持抓基础、强保障、促发展工作思路,培树“党员+”品牌,充分的发挥“三作用”,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第一,“主心骨”作用。全镇各党组织实施标准化创建活动,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全方面开展达标创建,在全镇所有行政村完善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乡村振兴学校。在自然庄建立党群连心站。建好用好开放式党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持续开展爱心早餐、快乐星期天、党委“110”等党建品牌培树工作,持续完善“三会一课”制度,持续围绕乡村治理、服务群众等主题,定期开展主题党日等特色活动,“快乐星期天”被省文明办评为全省“十佳”项目。把全镇80多家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乡村治理的“主心骨”“桥头堡”,铲除了乡村治理工作中的绊脚石,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实现了由“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为有效开展乡村治理奠定了组织基础。
第二,“领头雁”作用。濉溪镇党组织注重提升乡村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增强村“两委”班子抓党建、带队伍、促发展、强治理的意识和能力。全镇90多名村“两委”成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达70%以上。围绕做好乡村治理工作,组织并且开展“党员+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党员+边缘户排查、党员+危房改造、党员+志愿服务、党员+移风易俗”等主题实践活动,确保党员干部全方位带头作用得到切实发挥,评选出党员示范户500多人,激发了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治理工作的热情。
第三,“生力军”作用。濉溪镇以“四类”人才为重点,摸排各类“土专家”100多名,整合成立10家专业合作组织,累计开展乡村治理技能培训150多期,不仅培养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而且还为乡村治理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增添了做好乡村治理工作的内生动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群众2万多人次。
濉溪镇坚持生态立镇战略,积极回应群众所需所盼,牢牢树立“生态+”发展理念,建立“三绿清单”,努力用绿色发展赢得金山银山,让家园更加宜居美丽宜人。
第一个清单:树牢“两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镇到村严格落实林长制各项要求,将创森工作纳入综合考核内容。一把手率先垂范,义务植树常态化开展。党员示范林遍布全镇,重点实施城区增绿、通道连绿、水系扩绿、庭院复绿、流转还绿和全面兴绿“六大绿化工程”,绿化覆盖率达50%,道路绿化率达97%,群众对“创森”的支持率达和满意度达99%以上,为淮北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提供观摩现场,并获评省森林城镇,蒙村荣获国家森林乡村。
第二个清单:打造绿色项目。濉溪镇坚持做项目之前,先做环评,环评通不过的,一律不予实施。高标准完成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涉及的8个项目的问题整改工作。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实施城区雨污分流项目,完全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环境问题,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清理淘汰小散乱污企业300多家,PM2.5平均浓度比上年同期下降3.1%。5个农业村土壤质量不断改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全方面提升。全镇储存、培育绿色项目30多个。
第三个清单:培育绿色产业。持续深化优质果蔬、优质苗圃、优质蘑菇、优质良种、优质食品、新型建材和皖北休闲乡村旅游“6+1”特色产业富民”党建品牌创建,濉溪镇形成“一村一品牌、一林一特色、一果一产业” 的发展格局。同时,融合6个特色产业园,探索“采摘+乡村旅游、”庙会+乡村旅5游”、“民宿+乡村旅游”模式,办好蒙村古庙会、七彩风车节、鲜果采摘节,初步形成集观光、休闲、体验、采摘、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皖北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打造成淮北市、濉溪县城区的休闲后花园,增强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动能,辐射带动周边从业人员10000多人,走出了基层党组织引领、农业经营主体铺路、党员干部示范带头,村民群众共同致富的新路子,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000元,在全县乃至皖北地区都稳居前列。
濉溪镇在推行农村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的同时,坚持“党建+”统领,创新实践“三模式”,切实激发了社会活力,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凝聚了基层合力,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得到双提升。
第一,“能人托管”模式。地处濉溪县南大门的黄桥村,人口近7000人,80%以上的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他们外出后,家里的农田、村里的公益性事务基本没人搭理,我们采取能人托管社会化服务的模式,把此类问题交给能人托管组织,外出群众当起甩手掌柜,安心挣钱,在家坚守群众还能实现就业,一举破解了农民增收难题,解决了乡村治理的难点,昔日的村一跃成为全镇的和谐村。
第二,村民“夜话”模式。村头树下,傍晚时分,干群围在一团,家长里短,大家无所不谈,这种接地气、不扰民、见效快、群众参与热情高的村民夜话制度,正是王冲村开出的拉近群众距离,提升乡村治理成效的“药方”,先后解决了该村历史遗留问题70多件,现如今的王冲村广场有了,健身器材装了,路也规划加宽了,群众的心齐了、气顺了。市县领导多次到该村调研,对这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第三,广场恳谈模式。为了全面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真正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有效解决议题研究不及时、乡村治理工作效率不够高的问题,蒙村根据老党员的提议,充分的利用农村一早一晚的农闲时机,在2014年5月创设广场恳谈会,并将恳谈会的时间固定在每个月的26号。在此基础上,积极做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全方面实施乡村振兴的号召,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根据广泛征集的群众意见设定恳谈议题,然后安排专人跟踪办理,群众的满意率和支持率均达“双百”。
通过创新实施“三三制”工作法,一系列因地制宜、效果良好的务实举措,濉溪镇引领了社会新风气,树立了一批乡风文明新标兵,每年评选出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400多名,利用乡村文化大舞台开展演出60多场,移风易俗被淮北市纪委列为示范点,群众自觉遵守村民公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较好践行,有效解决了行政、司法等手段难以根治的不良风气和不文明现象,以“党建+”为统领,持续培育了发展新动能、厚植了治理新优势,一个既独具特色又充满了许多活力的乡村治理体系日趋明朗。
上一篇:我国经济发展面对三大问题